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力點。順控集團下屬順控發展公司自成立之初,“水”就深深烙印在企業的發展基因里。一直以來,順控發展公司在綠色強企之路上行穩致遠,從最初的單一地方供水企業,成功轉型為現代化綜合性大型公用事業企業,始終秉持“為環境、為民生、為未來”發展理念,篤守初心、深耕環保。今年6月5日是第52個世界環境日,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一起來看看順控發展公司如何用“生態+科技”之筆寫好高質量發展的“水文章”。
2022年,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佛山市全域養殖池塘改造提升方案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6年)。方案明確提出要以實現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或達標排放為目標,到2024年年底完成廣東省下達的20萬畝養殖池塘改造提升任務,實現集中連片敏感水域和水產養殖主產鎮養殖池塘改造提升全覆蓋。2026年年底,完成其他相對零散的養殖池塘改造,實現全域養殖池塘改造提升。順德作為佛山五區之一,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現有養殖池塘面積約15萬畝,池塘養殖年產值占全區農業總產值近七成。打造“‘魚’我同樂、魚水同清”魚塘新面貌,是順德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順控發展公司作為順德國企擔當,通過聚焦“生態+科技”,積極開拓魚塘尾水治理新局面。
順控發展公司控股的廣東順控自華科技有限公司在魚塘尾水治理領域取得新突破。順控自華科技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佛山市“專精特新”企業,致力于生態環境領域創新技術的開發、高端裝備的制造,自有知識產權等科技成果實現快速轉化。順控自華科技自主研發的“藻菌一體化”技術是該公司的一項新型專利技術,是通過構造一個以藻、菌微生物團、浮游動物、水生植物和濾食性動物組成的小型生態鏈方式來吸收、降解和轉化水中的碳、氮、磷等污染物,以“高效沉淀+強化藻菌共生”為主,以“濾食性動物系統+水生植物系統”為輔,藻菌共生系統協同轉化,水生植物吸附和吸收,最終實現污水變凈水,達到直接排放或回用效果。
魚塘尾水經“藻菌一體化”處置后,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優于“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標準”要求,適用于連片、散塘、溝渠等不同高密度養殖場景。由于該技術采用“藻菌共生系統+生態法”,藻、菌主要來源于魚塘本身,無需另投藥劑,更好地保障了漁產安全。根據以往成功案例,改造后的魚塘處理設施可僅占魚塘面積3%左右,大幅低于傳統的尾水處理方法;整個污染處理過程可實現能量自持、穩定且高效地運行,且無需專人運營,具有“啟動迅速,效果顯著”、“增效節能,占地減省”、“性價比高,綠色安全”、“環境和諧,相得益彰”的四大技術優勢。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在順德“以水美城、以水興城”的戰略大背景下,一幅“水清岸綠、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順控發展公司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治水”這個重大課題中不斷上下求索。未來,順控發展公司將繼續堅持“生態+科技”發展思路,努力打造和諧凈美的人居環境,為做好高質量發展的“水文章”貢獻國資力量。
世界環境日,一起了解魚塘污染物從何而來?
在池塘養殖過程中,投入的飼料被魚、蝦等養殖動物攝食、吸收、利用后,會產生殘餌、糞便、代謝物等。這些物質降解過程中,會造成池塘養殖水體中有機物含量升高,氮磷總量相應增加,產生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抗生素等污染物。如果這些魚塘尾水直接排入河涌,將會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目前,池塘尾水治理是農業污染源頭防治行動的“重頭戲”,也是順德“以水美城、以水興城”重要舉措之一。魚塘尾水治理,既是政之所向,也是勢在必行。